帮扶学生4
|
C同学
|
性质
|
孩子成绩较好
|
帮扶学生5
|
D同学
|
性质
|
精神留守,孩子性格任性不服管
|
特殊学生帮扶活动计划:
1、 以面谈、面授等形式对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予以帮助。其中包括心理、学科、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关怀与帮助。
2、 以电访、家访的形式寻求家长的配合。
3、 从学习、心理等多方面观察并总结学生的成长。
|
谈话或学科、技能辅导主要活动记录
|
C同学
|
第一次记录:
形式:面谈 对象:学生 主题(目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C同学妈妈在饭店上班,家里有一姐姐也在和妈妈一起干活,父亲目前是,家里经济情况良好。老家徐州,来南京年数不长,对老家很是思念。想要初三毕业后考一个五年制大专班,学习计算机方面专业,该生在学习上比较努力,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时自觉性不高,实现理想还需努力。
|
第二次记录:
形式:电访 对象:家长 主题(目的):了解家长期待
具体内容:家长在南京生活的不容易,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在南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在南京能买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不用像父母那样到处打工,居无定所,但是,孩子对此却并没有感受到生存压力的艰难,总觉得一切有父母,对此父母很无奈。
|
第三次记录:
形式:面授 对象:学生 主题(目的):学科学习辅导
具体内容:C同学在思品学习上基础较好,但是不踏实,考试时候会因为粗心导致扣分多,因此,帮助其学习上提高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改掉粗心的习惯,对此我布置他每天做十道基础选择题不出错的任务,一开始他十道能错两三道,后来次次全对,这样以来,既帮助他改掉粗心的习惯,又帮助他巩固基础知识。
|
第四次记录:
形式:面授 对象:学生 主题(目的): 技能辅导
具体内容: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校和家庭,在社会上实践能力不够,正好C同学家离我住的地方很近,因此,有一天在我与C同学回家的路上,路过菜场,我邀请他与我一起买菜,来到菜场,我告诉他打算买的菜,给他钱,然后让他帮我去买菜,C同学一开始有点为难,后来在我的鼓励下,终于敢到摊主面前去买菜,聪明机灵的他还知道讨价还价呢,虽然菜没有什么精挑细选,但是毕竟迈出了第一次自己独立买菜的一步,增强了他的胆量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
第五次记录:
形式:总结 对象:学生 主题(目的): 学期总结
具体内容:一学期下来,C同学的收获不小,期中考试考到了班级第二名,着实让他高兴很久,可是看到离年级组第一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他决定继续努力。
|
第六次记录:
形式:面谈 对象:任课教师 主题(目的):全面了解该生学习情况
具体内容:C同学的任课老师反映他在班上学习基础较好,但是容易自我满足,而且学习上浅尝辄止,学的不精,所以成绩也会出现忽高忽低现象,而且对待老师的建议,总是听不到心里去,学习上也存在表面应付的情况,希望能戒骄戒躁,认清形势,踏实学习,取得进步。
|
D同学
|
第一次记录:
形式:面谈 对象:学生 主题(目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具体内容:家里有一弟弟,爸爸和朋友合开了一家客运公司,妈妈在家相夫教子,已在老家城里买房,目前还准备在南京买房,该生打算初中毕业考3+2大专班,学个好专业找一个好工作。该生在班级积极要求自己,学习基础较好,相信,有梦想,有能力,愿努力,会实现。
|
第二次记录:
形式:电访 对象:家长 主题(目的):了解家长期待
具体内容:经过自己长达十几年的努力,一家人终于在南京稳定下来,对于孩子,他们希望能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南京能立足,发展,比他们过更好的生活,拥有一个大房子,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不用像他们那样辛苦。
|
第三次记录:
形式:面授 对象:学生 主题(目的):学科学习辅导
具体内容:D同学在思品学习上一直努力认真,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稳定,是班级的前几名,可是这样的成绩如果和年级前几名比还是差距不小,查找他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主观题答题方面,因此对他的辅导重点是主观题解题指导,第一步,强化重点知识。第二步,熟练各种题型。第三步,总结不同题型不同答题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他在主观题答题方面更具有规范性了。
|
第四次记录:
形式:面授 对象:学生 主题(目的): 技能辅导
具体内容:在一同去D同学家的路上,还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他家,因此我提出我们坐马自达,钱我付,但是去拦车以及谈价钱由他来,一开始他说自己不会讨价还价,于是我教他首先“货”(服务)比三家,在了解行情后,心里有了底价再和老板谈,并且谈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底价让老板知道,而是要让老板主动降价,而且唯恐失去这笔生意,这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经过第一次实践,D同学比预期多还了一元钱,心里很是高兴。
|
第五次记录:
形式:总结 对象:学生 主题(目的): 学期总结
具体内容:一学期下来,经过付出,D同学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上都取得了进步,但是不喜欢的学科进步不大,对此,我对他说学习上各科一齐进步才能叫真进步,中考只有门门考得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对此他表示以后的学习不能偏科,越是薄弱学科越要努力学习。
|
第六次记录:
形式:面谈 对象:任课教师 主题(目的):全面了解该生学习情况
具体内容:D同学的任课考试反映他在学习上还是比较踏实认真的,就是有时候比较任性,在不喜欢的学科上表现比较明显,甚至还发生于相应学科老师顶嘴、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对此,希望D同学改正偏科现象,学好自己的薄弱学科,共同进步。
|
家访情况记录
|
学生
|
主要交流内容
|
C同学
|
由于姐姐随妈妈在江宁一家技校做面点生意,一般只有周末才回来,所以平时C同学只有随爸爸在南京市区生活,爸爸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因此学习完全靠他自觉,而他在学习上要求不高,满足现状,对此我与他父亲商量对孩子学习上要加压,学习上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过问,不断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刺激他一步步提高,努力学习。
|
D同学
|
学习基础不错,学习上也肯努力,至于偏科的现象,我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帮助他认识到各科学习的重要性,共同努力,还有他的脾气冲动也使他与老师、同学交往不和谐,对此我与家长共同商量,对于原则问题不能一味迁就孩子,这样容易助长孩子坏脾气,对于孩子被冤枉的事件,学会帮助孩子冷静处理,分析原因,主动沟通,化解矛盾。
|
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
学生
|
学习成绩的变化
|
技能掌握
|
学额巩固
|
C同学
|
有进步
|
掌握
|
巩固
|
D同学
|
部分学科有进步
|
掌握
|
巩固
|
老师心得体会
|
这几个特殊家庭的孩子都是住在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我们到他们家家访时候,天早已经黑透了,我们就在想:孩子每天早上来上学的路上,天一定还黑着吧?!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天一定也是黑的吧?!
家长喊着泪告诉我们,天是黑的,为人父母心,真是舍不得啊!早上五点多一点就要把孩子从温暖的被窝里喊起——舍不得!晚上看着做好的饭菜都凉了,孩子还没到家——舍不得!……
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孩子说已经习惯了。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选择离家遥远的学校来上学?孩子回答说想读考个理想的学校,以后在社会上做个有用的人!
是啊,就是这种朴实而又执着的梦想支撑着孩子们对路途黑暗的恐惧!当然,这种恐惧远远不止是来自于路途中对黑暗的惧怕,更包括学习上由于基础薄弱带来诸多压力的恐惧和对能否实现梦想的担忧!
也许,有梦才会有战胜“黑暗”恐惧的胆量!有梦才会不怕“黑”!孩子,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