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快乐的课间
南京莲花实验学校 林恺
一、 活动对象
七(4)班,29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3人。入学已有整整一学期。
二、 设计意图
1.
本人在七4班召开一节反思式班会,让学生反思初一上学期一学期以来的得与失,明确日常行为规范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规范以后自己课间、课后的行为。
2.
向全校展示一节主题班会,没有太多的流程,没有太多的花样,从学生生活的一件小事出发,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思考。展示本节班会,希望充分挖掘生活中教育元素,召开一节普通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班会。
三、 设计思路
任何一种教育,都要让学生体验、感悟。直抵心灵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的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班会过程:
1.
小品演出:我们的课间
2.
我们的反思:他们错在哪里?会带类怎样的危害?
3.
我们的领悟: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 班会流程
(一) 展示上学期每月常规扣分分值及扣分项目。请同学们简单谈一谈。
(二) 小品演出——我们的课间
场景一:教室内。一位同学课间坐在座位上写作业,另外两位同学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三人之间都发生了矛盾。
场景二:教室外的走廊上。有的学生斜躺在书柜上高谈阔论,有的学生在走廊、厕所门口打闹。
场景三:大课间、中午吃饭时间。在楼梯上、在排队时,吵吵嚷嚷。
(三) 小组讨论
1.
每一个场景中,都有哪些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遇到矛盾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2. 这些不好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坏的影响?
分4个小组讨论本话题。讨论之后,组员代表交流发言。
(四) 情感升华
1.请上学期获得学习标兵、进步奖的同学谈一谈他们在课间会做一些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
2. 教师启发:结合上学期的重大考试成绩,以及每月的常规模范班级评比,谈谈课间行为对班级、对同学的重要性。
3.教师、学生共同提出“课间行为习惯倡议书”。
五、 课后反思
(一) 学生反思
学生写一篇班会课的体会,反思这40分钟的收获。
(二) 教师反思
1.回顾班会过程,感悟班会的效果,哪些环节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2.回顾班会过程,反思这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新的教育元素,围绕这一新的教育元素,我们该做些什么?
3.针对“课间行为规范”,这一话题,我们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继续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激发学生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