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我校开展了语文学科“分时段课堂评价”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市教研室袁源老师指导,建邺区教育局、发展中心和区内兄弟学校领导、同仁也莅临学校参加研讨。
“课堂分时段评价”是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推进的研究项目,通过“课前导学”“对话生成”“课末反馈”等环节关注“教”的规范与“学”的效果,从而建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型。语文组从“教应有物”的角度,结合学情提出了学科化的评价表,并呈现了两节“分时段评价”研讨课:
鲁银童老师由回顾描写山水的诗句引入山水小品文《答谢中书书》的教学。接着鲁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疏通文意、让学生仿照实例进行赏析几个步骤带领学生领略了作品中的“山川之美”、作者的“笔法之美”,最后通过对谢灵运、陶弘景的介绍,体会了作者陶弘景的“人格之美”。
张午晴老师通过一段情景小片段的展示导入新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对话生成”环节,张老师首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文中标志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的词,学会条理清晰的复述文章情节。接着小组合作找出文中体现主人公心理状态的词句,并进行品读,从而得出结论:人物心理的表现手法很多,可以通过心理独白直接表现,也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间接表现。最后让学生动笔,根据这节课学到的方法修改之前写的片段。
在研讨课后,语文组组长成丽君老师结合语文学科的评价表,从“因何而生”“如何自善”“往何处去”三个方面做了微讲座,她说: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是教应有物,语文学科的“分时段课堂评价”应指向学生“善学”,教师“善教”,在时间分配上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时间等。
袁源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价。袁老师首先肯定两位开课教师的个人素养,同时也对两位年轻教师提出了希望,袁老师说:要会教语文,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语文。语文课应重视一课一得,不要贪多贪全,能将一个事情说透就是成功的。
在专家评课后,区内兄弟学校的领导也发表了对课的意见或建议:“两节课能够逐层递进的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呈现教学目标,可以更好的让老师评课”“对课堂的关注才能提升质量,分时段评价的研究很有意义”……





这次活动,是学校“分时段课堂评价”研究的缩影。我们相信对课堂学习效率持之以恒的研究一定能够实现教学的推进。(信息员 张雯 孟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