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度放弃进城,甘愿扎根乡村教育;他创建行知基地,只为农村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他,41年坚持扎根乡村办教育,一以贯之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乡村学校特色发展之路。他用自己的那股“傻”劲,形成了南京市农村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
他,就是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瑞清。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育人水平,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向杨瑞清同志学习的相关活动。
一、浇灌梦想希望,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团支部
校团支部及时组织青年教师认真观看了视频《一片小树林》,刚步入教坛的年轻教师们看得格外认真,感触良多:
柳晔童老师:
《一片小树林》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我想教师的初心,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敬畏之心,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之心,对学生的无私奉献之心,对名利浮华的淡泊之心。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师爱是明灯,照亮了孩子的生命;师爱是火焰,点燃了孩子的情,师爱是力量,鞭策着孩子奋进。教育植根于爱,教师应用爱呵护学生,理解、宽容、激励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杨一沁老师:
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身为青年教师,我们要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不忘初心,以身示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赵寒老师:
故事主人翁杨瑞清作为师范院校优秀的毕业生放弃了在城里就职的机会,来到五里村小学教书育人,走进学生的内心,影响了他们的一生。让我懂得了在人生道路中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梦想,有舍才有得。
魏佳老师:
这样一片小树林是杨瑞清老师在39年前和其他老师、同学一起种下的。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一心一意为农民办教育,杨校长也在进城和回乡之间选择了回乡,扎根乡土,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精神的传承。也正因如此,小树苗们才能不断地茁壮成长。
赵悦老师:
从这个视频中,我感受到了杨瑞清校长一直在身体力行的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一直走在教育的前沿,践行着陶行知校长的教育理念,希望我们能向杨校长学习,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张雨老师:
这一片小树林,是杨瑞清校长的小树林,也是所有老师的小树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和杨瑞清一样的好老师,他们呕心沥血,关心呵护我们的成长。我们也应该心怀感恩之情,尊重、爱戴老师。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他们正青春、有活力;他们善学习、有干劲;他们爱学生、有梦想。通过对杨瑞清事迹的学习,激发起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梦想的追求。
二、系责任、温度、故事、使命、情怀于一身的班会课
三尺讲台,竖起楷模形象;一支粉笔,书写无悔青春。
校德育处积极组织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播放杨瑞清老师的事迹,让学生们细心观看。学生们通过杨瑞清老师扎根乡村教育,点燃爱、激发爱、播撒爱、守护爱的历程,了解到了杨老师的那颗给人智慧,更能慰藉人的宽大的心灵……
透过杨瑞清老师的事迹,众多学生纷纷发现:原来教自己的很多老师身上其实也有这样无私奉献、有温度、爱心满满的品质以及立德树人的品格。
三、强化宣传,扩大影响的电子大屏
教学楼南大门,电子大屏适时滚动播出杨瑞清老师的事迹,常有一些老师、学生以及上、放学接送的家长们驻足观看、欣赏。
有的家长这样说道:“看了杨瑞清老师的事迹,很受感动,同时也读懂了杨老师以及像他一样的具有无私奉献的莲花老师们那颗爱心,感谢莲花老师们对孩子们全心全意的付出……”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作为莲花的老师,我们要以杨瑞清老师为榜样,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故事与温度,努力做教育教学的奋进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力争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撰稿:王梅 校对、编辑:张雯 审核:刘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