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我校承办的支持初中困境学生成长试点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如期举行。活动由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许冬红老师主持,参加活动的有江苏省教科院的领导,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六所试点学校的代表及试点学校所在市、区工作负责人。
活动于上午十点准时开始。第一项议程为《支持初中困境学生成长试点研究方案(论证稿)》研讨。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董洪亮主任从试点研究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工作原则、总体时间安排、工作组织六个方面对方案论证稿进行了解读。
研讨阶段,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安媛媛教授表示,高校将充分发挥理论及技术层面的优势,全力支持试点研究的开展。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马峰副局长说,在区域层面教育局将从经费、资源整合等方面为学校搭建桥梁,帮助试点学校顺利开展项目。
下午一点半,六所试点学校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支持初中困境学生成长工作方案。
首先汇报的是我校黄文广校长,黄校长重点从尝试建立困境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开发“远航系列”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深入开展增值学习活动、成长和发展评价改革、深化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接着,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朱方焘副校长分享了学校如何开发多条路径向学生播撒阳光,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具体做法。
第三个交流的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陈桂萍校长汇报的主题是“因材施教理念下初中全员导师制早期干预模式研究方案”,学校尝试构建“1+N”与“N+1”全员导师制早期干预模式实施路径,全方位服务于困境学生。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是江阴市夏港中学查蓉主任交流的主题,查主任表示夏港中学将根据困境学生评估界定结果,制定相关个性化支持方案。
张颖副校长代表昆山市第二中学进行了分享。张校长表示,学校将紧紧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调动一切资源,精准施策,应对困境,确保各类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一个交流的淮安市城北开明中学汪苁蓉校长做了“打造多元育人平台 共建健康成长乐园——支持初中困境学生成长的工作报告”,汪校长从创建专班小组,实施一岗双责;开展多元互动,加强日常引导;实践全员导师制,创设育人新态;优化全员伙伴制,聚力携手共进;强化家校协作,构建共育体系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与会的专家们在听取了六所学校的工作方案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职教所的徐丽华博士表示,支持困境学生发展需要我们看见他们、了解他们。要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多个方面着手,给孩子们建构支持体系。
江苏省教研室王小东老师建议各试点学校首先从现有堵点上寻找突破,其次要准确定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不断完善,开发相对独立的、有自己发展空间的新方向,第三要借助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力量,让支持方案更完整。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齐学红教授表示,支持初中困境学生成长试点研究是一个很务实、很有关怀的项目,她希望后期项目研究能够更加精准定位,在育人环境与机制上有所创新。
董洪亮主任建议六所试点学校在实施项目时要专门化,重点关注处境困难学生;要关注增量,对教育事业做出真正贡献;还要寻找支持,发挥不同部门综合育人的效果。同时董主任表示省研究室将努力推进研究活动常规化,拟采取每月轮值主题化研讨的方式,结合专题培训,讲述教育的故事。
江苏省教科院纪委常青书记全程参与活动。常书记对六所试点学校提出了六点建议:首先要坚持学生立场,即从学生需求出发;其次做到一生一测,加强个案研究;第三是开发阳光课程,尝试设计综合性课程,为学生成长全面赋能;第四开展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化学习中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五注意积极的定位和引领,给予学生温暖与阳光;第六汇心聚力,团队协作,稳步推进工作。
教育是人对人的事业,我校作为试点学校之一将听取专家意见,学习兄弟学校经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与实践,为支持初中困境学生成长找方法、辟路径、觅支持、创实效。
(撰写:孟李君 图片:柳晔童 校对:白林 编辑:张雯 审核:朱文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