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9:00,一辆宝蓝色的汽车正缓缓驶向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车里坐着莲花小学一行四人。此时,费军副校长的脸上神情肃穆,心潮起伏。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同年8月份,费军和我区季筋等三位老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报名参加了第一批灾区支教队伍。所到之地就是现在的绵竹九龙中心小学。时光匆匆,一晃近十年过去了,这是他支教后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
汽车行驶在乡间的小道上,窗外的景象虽然几乎完全变了模样,但费军还是凭借几条大路和几座山峰,复原出当年的那个九龙镇。往事一幕幕又在他的心头荡漾开来……
半个小时左右,便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九龙中心小学。校长张华率领全体行政人员和部分教师早早地等候在校门口,车门一打开,一群人便蜂拥而至,也不管是谁,拥抱再拥抱,握手再我手,每个人嘴里都激动地喊着:“老费,欢迎回家!”看到这一幕,我们随行的几个人无不为之动容。
九龙中心小学的张华校长,从2008年就在该校担任校长。灾后学校异地重建,他和全体老师将校园文化定名为“如家”——让每个灾后余生的师生感觉学校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学校的每一名成员都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每一个关心、帮助过他们的人也视为自己的家人。
九龙小学少先队队员向我们敬献红领巾,然后张校长带着我参观校园。校园不大,却十分精致。心愿亭、思过园、笑脸墙、爱之手……每一个角落都透着家的温暖。参观完校园,大家来到二楼会议室,共同观看了九龙小学罗军主任特地制作的“南京亲、如家情”的ppt。一幅幅灾后重建的照片,一下子把大家带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断垣残壁的废墟旁,费军正和九龙老师们一起搬运物资;简陋拥挤的帐篷里,费军和支友们一块儿整理内务……随着ppt的播放,张校长在一旁动情地回顾灾后重建的点点滴滴,在场的很多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五一二”地震中九龙小学共有96名学生和14名老师遇难,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有亲属在地震中伤亡。震后余生的师生,除了承受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悲痛,很多人还有不同程度的震后心理障碍。近十年的时间,心里的伤口才渐渐愈合。费军作为第一批来到绵竹执教的老师,所共同经历的是最为艰难的那段日子,因此和九龙老师的情谊才显得尤为深厚。
短暂的回忆后,费校长代表莲花小学向九龙小学捐赠了六千元爱心款,用以资助贫困学生。之后,莲花小学杨超然老师来到三年级,执教了一节品社课——走进南京。她用南京的儿歌作为游戏,着重向同学介绍了南京美食,并且现场给每个孩子发放了南京特产美食小礼包。孩子们欣赏着诱人的美食图片,品尝着南京小吃,高兴得纷纷欢呼起来。课临近结束时,莲花小学大队辅导员邓丽老师介绍了莲花小学想跟九龙小学进行“手拉手·书信交朋友”的愿望,并把第一批来自莲花小学的书信交到孩子们的手中。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认真读起来,随即就有同学拿起纸笔,写起了回信。
中午,我们一行在学校的食堂和同学们一起用餐。下午,我们来到九龙小学的旧址,悼念了在这里遇难的师生。旧校址贴近大山脚下,往下一里就是新校舍。回身俯瞰,从废墟瓦砾上建立起来的新校熠熠生辉,又是一片生机。更难得的是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每个人的脸上。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新北川人民广场纪念碑上镌刻着的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话——任何困难都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一段支教,一生的朋友。愿绵竹的明天更美好!愿九龙家人的明天更美好!(信息员 姚为中 王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