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橘绿、清霜璀璨;携一抹冬意,赴一场教研。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促进跨地域交流,2024年11月15日,美丽的金陵中学附属小学迎来了主题为“思维型课堂的建构与探索”的南京、无锡、扬州三地“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有江苏凤凰报刊出版社传媒副总编朱凌燕、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徐伯均、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工委副书记肖大明;三地“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孙双金、魏星、李吉银和工作室的成员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德铸、建邺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蓉、雨花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魏晶晶、浦口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狄万琳和各区的骨干教师们。
本次活动由金菊副校长主持,随着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徐伯钧慷慨激昂的开幕致辞,活动正式开始。

第一节课由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校长、特级教师李吉银老师执教《忆读书》。幽默风趣的李老师从“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看纸面上的,一只看纸面背后的”讲起,调动起孩子们深入解读的思维。又以四大名著激趣,让孩子们自由诉说自己喜欢的人物,自然引入冰心先生读《红楼梦》的往事。李老师利用时间轴帮助孩子们梳理清楚了冰心先生的读书经历、找到了她的读书心得。整节课李老师将字词教学、朗读教学、文章解读融合得浑然一体,最后,在巴金先生评价冰心先生的语句中“读书的意义”得到升华。

第二节课由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魏星执教《读不完的大书》。儒雅的魏老师仿佛将孩子们带入了神奇的大自然,打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在音乐中展开遐想,找寻读不完的大书中的“知识点”。随后对于“棕榈和竹子”是不是树展开了自由、激烈的辩论,学生赏词辨句、联系生活、结合经验,你一言,我一语,在童言稚语中自主探寻到了答案,大自然不愧是一本大书,读着读着就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课堂的尾声是学生清澈、充满情感、意犹未尽的朗读声,大自然这本大书确实是读不完。

第三节课由金陵中学附属小学书记、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敕勒歌》。腹有诗书、才华横溢的孙老师以“为什么不叫敕勒诗,要叫敕勒歌呢?”一个质疑引入,学生的思维瞬间被点燃;接着又以一首男高音敕勒歌,加上自己情感炽热的倾情演唱,把学生带入了诗中的情境,了解了这首民歌的特点。整堂课教师和学生调换身份,让学生作为老师来解答一个又个疑问,学生争做特级老师,把诗歌的释义和内蕴呈现出了来。“天还似什么?”学生迸出一个又一个绝妙的想象;“绿色桌子是草,你们是牛羊!”全场“咩”声一片,演绎出了见牛羊的草原画面;“你能为江心洲写一首诗吗?”全班接力,诗意盎然,尽显风采。

第四节课由江苏凤凰报刊出版社传媒副总编朱凌燕进行专家讲座《教育论文发表二三事》。朱副总编亲切热情,侃侃而谈。先是详细细致地教会了老师如何区别真假期刊;然后是核心期刊的重要性讲解与投稿方向;还分享了一些写作技巧,鼓励大家找到属于自己、合适自己的期刊。可谓干货满满。

下午先由金陵中学附属小学副书记、校长丁亮亮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丁老师热情洋溢,讲解生动有趣,以葫芦的实物和故事引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吸收新知。课堂上以问题驱动,从葫芦的历史、文化内涵讲起,逐步深入到葫芦的种植以及收获等各个过程,朗读和随文识字的教学细无声。问题“种葫芦的人很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叶子上的虫要不要治?”“如果你是他的邻居,你还会怎么劝他呢?”让学生积极思考,用观点加依据的方法关注文本,着眼表达,并通过同桌分角色演绎的方式激发孩子们思维的火花,真正做到了“学、思、辩”。

接着由严书帆老师带来精彩的《梅兰芳蓄须》一课。严老师利用学习资料引出了“可贵的空白”,又巧妙安排了“为梅兰芳纪念馆设计展板”的情境展开教学。严老师大胆放手让孩子们“选插图、做展板、练解说”,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们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梅兰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严老师的课堂新颖、高效,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新课标倡导的“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引领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明白如何组织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可感、可触的实践过程。

赵敏芳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亦是妙趣横生。赵老师从金中附小的校园生活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讲起,以“观察”为关键词,带着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画面,详细地感受每个画面。并且通过比较两段描写翠鸟的文字突出描写需要细致。通过学翠鸟,进一步学会观察描写的方法,由扶到放,写好变色龙是如何捉昆虫的,让观察有抓手、有方法。

最后,孙双金、魏星、李吉银、杨德铸等专家大咖对本次活动各位老师的课堂进行逐一点评。孙校长以课堂《我要的是葫芦》为例,提出语文教学需要大道至简,一把书读好,二把字写好,三把课文理解好。思维型课堂需要教师首先要把课文读好,把问题思考好。魏特点出今天各位老师的课设置了任务情境,是学得和习得的有机统一。李特提到真情感、真实践才能教出真学生,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学会快乐地听说读写。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本次教研以学生为本,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一场开启了学生与教师们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教研之旅。
供稿:金阳、陈雨
编辑:顾婷
审核:丁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