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日趋社会化、科学化。要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要,能够科学对待身边事物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培养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形成科学学习的态度,通过对周围环境和自然事物的观察、探究,激发好奇心,培养求知欲。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待自己身边的事物他们始终保持一定的好奇。他们觉得每件事情、每个物体都是那么的神奇,他们急于想了解这些事物的本质。因此,他们会产生一种想求甚解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就会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活动中发现与预测相矛盾的现象,引起他们在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产生问题。有了问题,科学探究活动才有了目标、对象,才有了科学探究的条件,科学探究活动才能沿着一定的方向继续进行。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学期,我们举行了科普节,先带着孩子们通过科普知识的学习,领略科学世界的奇妙,进一步让他们在折纸飞机的探究过程中找寻科学方法,怎样使纸飞机飞得更远,经历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喜悦,激发他们进行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