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发布人:姜文珍  发布时间:2017/12/29 10:06:38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 使学生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用合适的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3、 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变换图形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 教学内容:

1、 认识千克,用千克作单位估计或测量物体的轻重。

2、 认识克,用克作单位估计或测量物体的轻重,千克和克的换算。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四)课时安排:

(1)平移和旋转……………………………………………1课时

(2)轴对称图形……………………………………………1课时

课题

《平移和旋转》

共需要1 课时

此为第 1 课时

内容

教材第80-82页例1、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按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位置。

2、从生活的实例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向学生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能在按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重现生活,探究特征。

1、探究平移现象。

(1)多媒体播放录像: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的生活画面。

师:同学们对录像中的这些画面一定不陌生吧!谁能说说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师:你能想办法模拟一下这些运动吗?首先,火车是怎样运动的?升国旗时国旗是怎样运动的?电梯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2)重播录像,引出“平移”。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3)举例。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4)动手操作:试一试。

师: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平移现象,把数学书放在课桌免得左上角,接着把它平移到课桌的右上角,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

2、探究旋转现象。

(1)引出“旋转”。

师:请同学们抬头看看教室吊扇叶片的转动,它还是平移现象吗?

师追问: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不是沿着直线移动的,它是转着圈圈运动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在数学上,除了平移这种现象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运动现象,就是像吊扇叶片这样转动的叫做“旋转”。

师:大家能用手势表示这种运动吗?

(2)举例。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像吊扇叶片这样转动的运动现象?

(3)小结。

师:像吊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指针的运动,这些旋转现象都有一个中心点来转动的。

(4)动手操作:试一试。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转盘,同桌合作,先把指针从指向B。接着再旋转到指向C或D。

3、揭示课题。

师:“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就是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二、主动判断,提升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学生作出判断后,老师追问:你是怎么判断?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是沿着直线平移,而旋转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

2、“想想做做”第2题。

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喝绿叶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三、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3题。

(1)把●先向东平移3格再向南平移3格。

(2)把○先向北平移4格,再向西平移4格。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电脑演示平移过程进行核对。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总结是怎样进行平移。

2、“动手做”。

先照下面的样子做一个风车,再将风车迎着风,观察它是怎样旋转的。

像下面这样重新做一个风车,看旋转时有什么不同。

四、回顾总结,拓展创新。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欣赏图案:课件出示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来的图案。

师:这些图案美吗?你们想试一试吗?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学探讨和反思

 

课题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共需要 1 课时

此为第  1 课时

内容

教材第83-86页例3、例4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操作、讨论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能准确找出一组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会独立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能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美,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做出轴对称图形。

难点:在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一、激趣蕴思,体验万物对称美

1、谈话:同学们:“千手观音”这个节目你们看过吗?“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些现场的画面。

教师:看完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些画面中舞蹈演员的动作造型美吗?

教师:这些造型都体现了一种艺术美—对称。

教师: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对称的现象、很多对车呢物体。你能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吗?

2、欣赏蝴蝶的对称美。

教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今天的早晨,我惊喜的发现,河岸边柳树开始抽出新绿了,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的眼前。

教师:你喜欢它吗?请大家认真观察蝴蝶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蝴蝶的左右两片翅膀完全一样,大小也完全一样。

二、探究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

1、 看一看。

出示飞机、奖杯等图片,学生说出名称。

教师:请同学再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的特征吗?

学生:这些物体两边对称。

老师:也就是说他们是对称的物体。你能具体说说每个物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

学生:飞机上下对称,奖杯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2、 折一折。

教师:你们的发现对吗?把上面的物体画下来,可以得到下面的图形。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把这些图形都剪下来了,请你暗处这两个图形,同桌合作,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分别指两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一下。

在学生汇报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对称图形。

教师: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怎么样?

学生:完全重合。

教师:像这样的图形,猜一猜叫什么名字。

教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这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就是对折后完全重合。

教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 猜一猜。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1) 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教师: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个图形,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请你们猜想一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1:我认为他们全都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2:我觉得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动手折一折。

(2) 请大家结合手中的图形纸片,同桌合作,共同验证你们的猜想。

(3) 小组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选择一个图形,说一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说一说为什么。

(4) 老师电脑演示对折重合的过程。

4、“想想做做”。丰富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1)各种标志。

(2)各英文字母。

判断其中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汇报研究结果。并说明理由。

老师电脑演示对折,进行验证。

三、操作实践,深入认识。

1、 制作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们已经判断并认识了很多轴对称图形,想不想自己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作的。

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 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对称图形。

3、 拓展:“你知道吗?”

其实,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对称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皆是。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满意吗?如果你对自己满意,请把掌声送给你自己,也同时送给你的同桌。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学探讨和反思

 

 

 

 

 

 

 

 

 

大队部
党支部
教导处
教科室
人事
数学教研组
卫生
校长室
信息中心
英语教研组
语文教研组
综合教研组
总务处

扫一扫
友情链接
https://www.jyjsfz.cn/jdmxx/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 2004-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md887
主办单位:南京市江东门小学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乐山路96号()
电话:025-86523277
苏ICP备10212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