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上的准备
1、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周边环境。如果以后是孩子自己独立上学,家长可以让孩子熟悉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再告诉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切忌在路上边走边玩,如玩球、追逐等等。可以让孩子单独走几次,家长暗地里进行观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独立上学的能力。
2、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学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孩子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3、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老师将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做作业时仔细读题目;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
二、生活上的准备
1、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2、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3、开学后,教会孩子能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孩子能带齐学习用具,免得孩子上学时家长成为经常送学习用品的“钟点工”。
4、教会孩子吃饭时的好习惯。上小学后,很多孩子自己仍然不会吃饭,一顿饭会磨蹭很长时间,吃得地上桌上洒了很多饭,影响孩子的午休时间。在这里,希望家长在适当缩短孩子吃饭的时间,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再给孩子喂饭!这样会助长孩子许多的坏习惯而难以改正。
三、物质上的准备
1、笔袋。每天自己整理铅笔盒:铅笔、橡皮、尺子。
2、铅笔:开始一个月准备中华2H的铅笔8-10支,后面换成HB的铅笔。每天晚上在家指导孩子刨好,笔尖不要太尖。刨笔刀不允许带到学校。
3、橡皮:最简单普通的软质橡皮。不允许孩子在橡皮上乱画,切割橡皮。
4、直尺:图案简单,一边画直线,一边画波浪线。
5、姓名贴、2个文件袋。
6、一个餐垫。
7、透明的书皮。指导孩子包书,写姓名。
8、双肩书包。指导孩子作业写完后,自己按要求整理书包。(不要买拉杆书包)
9、12色或24色彩色铅笔。
10、抽纸一包、垃圾袋一卷。
11、数学学具:学具盒、小棒、计数器、立体图形。
四、每天上学前的准备
1.准备8枝2H铅笔(笔尖削尖,套上笔套),橡皮,直尺,当天所需的书本。
2.《记事本》(每天都带),以及第二天所需要的学习用品(例如美术课的油画棒、体育课穿球鞋等)。第二天没有的课程请不要准备,防止孩子的书包太重。
3.每天准备一个500ML大小的水壶,盛满水带来。
4.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孩子需要准备一块干净的抹布,吃饭时餐垫垫在碗下,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请不要给孩子带任何卡片、玩具、零食到学校,这样会影响孩子注意力。
6.开学时,每个孩子需要带一包抽纸,一卷垃圾袋, 在班级打扫中使用,让孩子们都来做班级的主人。
7.每天在孩子书包里面放一本课外书,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可以放本美术本给他图画。
总结语: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形成的。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
(1)、做一个榜样型的家长。
(2)、做一个监督型的家长。
(3)、做一个细心型的家长。
(4)、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5)、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互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