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对称美、秩序美(公开课)111.ppt
对称美、秩序美的课件
课题:对称美、秩序美
整合:与二年级美术《相同图样排排队》进行整合
美术与语文汉字,数学对称、思想品德和生活的整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对称与秩序作为美的基本法则,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本课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然界和生活中寻找出对称美和秩序美的例子,学生了解、认识对称美和秩序美,知道对称和秩序的实质就是有规律的重复,能灵活地表现和运用对称美和秩序美,明白对称美与秩序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趣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美术学习中曾经对《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有过学习,因为当时他们年龄尚小,处于低年级学习阶段,该课的学习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深入性探究,而代之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去展开学习和了解。进入到三年级,他们的数学学科中已经涉及到对称图形,所以此时出现的对称、秩序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算陌生,通过观察和引导,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对称、秩序事物的特征,同时用艺术的直观方式,形象地表现事物的对称、秩序之美。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从生活中发现对称、秩序美,并且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事物的对称美和秩序美。
2、 技能目标:运用观察的方式,结合游戏、体验等形式,采用语言表述、绘画、剪纸等多种艺术手段,探究事物之间的对称和秩序之美
3、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亲近自然的情感,提高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学会发现生活之美,并能创造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发现、了解、感受、探究其显现出的对称美、秩序美及其规律,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优秀的艺术表现技能,尽可能用多种表现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这种美。
教学难点:了解、学习专业技能,用剪纸、对印、绘画等艺术手法表现对称与秩序,呈现出生活中的规律与有序,创作出有独特构思的作品。(其中如何用剪纸的方法剪出连续不断的图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会剪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勾线笔等。
学生准备:图画本、彩纸、剪刀、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她现在就在老师的手里(出示剪纸小人),
2、寻找身边对称之物
接下来,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呢?
生:黑板、课桌。。。。。。
师:有没有同学注意到我们人也是对称的(出示人脸图片),说到人,你们看,老师发现我们的汉字“人”也是对称的,有没有发现呢?我们再来找找看还有没有对称的字,我们一起来辨别一下呢?(出示一些汉字让学生从中挑选出对称的字)我们同学们真的是火眼金睛,一会就全都找出来了,非常棒,老师给你们点赞。
有同学发现还有字母也是对称的,比如A、C等等,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什么是对称了。
3、再来想一想,除了对折剪纸,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来表现对称呢?
对印(出示PPT)
三、 秩序之美
1、师:我们刚才的这个剪纸小人觉得一个人玩得太孤独了,于是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找来了他的一群小伙伴,看!(出示连续剪纸小人)
看看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吧!刚才老师对折了一下,这次老师对折了好几下,再剪就可以剪出连续的形状了。
师:这种连续的剪纸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整齐、有序
师:这就是秩序的魅力(贴上秩序美的标题)
师:秩序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体现。一起来找找看。(PPT出示秩序图片)
原来秩序美也在我们身边。
2、小游戏感受秩序美:同学们,现在拿出你们的彩笔在课桌上摆一摆,看看谁摆得最有秩序的美感。
师:同学们都摆出了有秩序的美感,看来同学们理解秩序了
3、小结:
对称美:端庄、稳定、均衡的美感
秩序美:整齐、重复、渐变、有规律
四、 追根溯源
师:我们的祖先非常睿智,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这种美,并将其运用到生产工具和各种生活用品之中。
石器时代的陶罐以及上面的图案
商朝的四羊方尊
汉代的玉器
五、 亲近大师
师:同样,画家看到这样美的东西怎么不会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一两幅作品呢?
油画:17世纪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荫道》
插画:
版画:
水彩画:贴上范画
六、 学生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对称美、秩序美。
2、动作快的同学可以进行多种尝试。
七、 评价
1、学生自评:你觉得自己的作品用了什么表现方式,体现了什么美?
2、学会互评:你觉的他的作品好在那里,那里还需要改进?
3、教师评价: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点评
八、 拓展(艺术呈现)
千手观音
京剧脸谱
各种LOGO
建筑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对称与秩序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每天我们都可以收获很多,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