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牧童之歌.pptx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牧童之歌
《牧童之歌》
【重点、难点】
重点:用欢快的、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连续的附点节奏的演唱,以及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用快乐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童之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通过模仿、探究、合作、
对比感受音乐的情境和情绪。
2.掌握浮点八分音符的读音,区分音的长短和强弱
3.通过律动和分声部合唱,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副水墨图(《牧童》),请同学们看看图片中的小孩在干什
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
(这小孩吹着竹笛悠然自得地放牛。)
总结:我们把放羊或放牛的孩子称为牧童。这是我们江南水乡的牧童,他们生活简单、悠闲自在。而新疆牧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二、新歌教唱
1.初步熟悉歌曲
一起走进新疆,走进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以
生动的给学生展现新疆大草原上牧童放牧的情境,同时配以《牧童之歌》
的音乐。
2.掌握附点节奏
1)出示节奏教师示范
同学们听,什么声音?(马蹄声由弱到强)你们想不想来敲敲?(出示节奏)
师敲节奏,叫一个学生打,集体练习。
看,马蹄声有了什么变化,
(一个音符变成了小附点,有附点的音唱得长一些,
后面的音唱得短一些轻一些。)听老师怎么拍的。同学们试一试。
小牧童从远处骑马走近,马蹄声有什么变化?(由弱到强)
我们这段节奏再拍一拍,拍出由弱到强的感觉,注意看老师指挥。
2)学生拍手模拟
3)学生弹舌模拟马蹄声
3. 熟悉歌曲内容
原来是草原上的小牧童唱着歌儿,骑马跑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向他们学习一
首新疆民歌《牧童之歌》。请同学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
师:小牧童用歌声表达了他们愉快的心情,我们也骑上马儿到大草原跑一圈!
(在位置上做骑马动作)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用“啦”哼唱旋律。注意有连线的地方唱一个
“啦”。找出歌曲中什么地方的节奏和马蹄声相似?
把这两句用啦再唱一唱。
4. 唱附点部分
1)老师带着学生唱谱
2)老师弹奏一句,学生演唱一句或学生自己带入歌词演唱
讲一讲歌曲中的附点节奏,问问学生加附点的演唱与没有附点的有什么区
别?
5.再次完整演唱,对比师生演唱的区别,了解歌曲音乐风格
6.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牧童之歌》
【设计思路】以一连串的马蹄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法、听
唱法、对比演唱来学习《牧童之歌》,并在音乐活动中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综合表演
羊叫声
风声(拍手)
1.老师示范以上音效。
2.学生合作
(1)全班同学练一练。
(注意2/4拍的强弱)
(2)第一遍,第一组学生模拟羊叫声,第二组学生模拟风声,第三组同学仔细聆听。第二遍,第三组同学加入声部与其他两组合作。
(3)在第三乐句上加入伴唱。
3.师生合作,教师在第三句加入伴唱
你们的歌声让我感受到牧童的生活真是多么令人羡慕,我也想用歌声表示对他们的赞叹。
2/4 2—|6—|4—|2—|
lalalala
①老师用“啦”唱一唱;同学们也试试
......
②一半学生唱词(第三句),另一半学生伴唱。
4.完整演唱这首歌
【设计思路】
在歌曲会唱后加入马蹄声、扬鞭声及伴唱来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用音乐实践活动再现牧童多彩的生活。
随音乐律动,表现小牧童的放牧生活。
对比新疆牧童与江南牧童的放牧生活区别。
牧童放牧的生活即快乐又辛劳,但他与我们江南牧童的生活使有区别的,请同学们联系我们之前看的江南水墨动画视频对比了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