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24 司马光
发布人:郑睿  发布时间:2021/12/28 11:19:33

24  司马光  

                       

教材品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在危急时刻,司马光破瓮救友的举动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课文简短,动词运用非常贴切,教学时尽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字义、体会妙处。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教学时要用好这幅插图,以此帮助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司、庭、登、跌、众、弃、持”。

2.跟着老师朗读课文,并注意恰当的停顿。能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知小古文的语言特点,能通过比较,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5. 体会司马光的美好品质:机智冷静,助人为乐。

【课前准备】PPT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 揭题。提到司马光,出图,姓司马,名光,他可不简单,当过宰相,编纂了一部通贯古今的史书《资治通鉴》,他的生平事迹都被记入《宋史·司马光传》中。不过,你可能想不到,被记入在宋史中的还有他七岁时做的一件事呢。

2. 打开这篇小古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很快就读完了,这么短的文字,好读吗?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我读一句,你们跟着来读一句,注意老师停顿的位置。指名读。

A. 瓮,看清它的韵母。讲解瓮的意思,结合注释和插图。

B. 没水中  mò     迸 后鼻音。

3. 全班一起读。

4. 这篇小古文只有30个字。你读懂了吗?

三、精读课文。

1.别看故事简短,我们读着读着,就能看到当时的情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庭,庭院。”指名读:“群儿戏于庭”。

在庭院里,一群孩子在——玩耍。戏,就是玩耍。

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 “群儿戏于园”

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上中游戏呢?叫“戏于山”,在水边捉迷藏呢?“戏于水”

2.在孩子们快乐玩耍的时候,却不知危险正悄悄降临了。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读,从哪里读出了危险?

一儿    登:(板书)体会登高危险。(结合甲骨文体会)

跌:(板书)看字形,左边是“足”,失了足,掉入水中就是“跌”。

指导朗读。

3.玩着游戏,却眼看要出人命了,其他孩子此时会怎么想?

太可怕了,这下惨了,这可怎么办呢……

交流中体会:众皆弃去。

板书:众  弃(弃的上半部分表示孩子,下半部分表示两只手) 你看,弃的本意就表示两只手丢下孩子不管了。

4.说时迟,那时快。在这紧急关头,只见(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读到这一句,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相机板书):光   持  击  破    

5.持石,就是拿着石头。左边提手旁,强调了用手拿。怎么拿?请人做动作。

6.高高举起,用力去砸,这就叫“击”。请生做这一系列的连贯动作。

指导朗读。

7.出示:水迸,儿得活。

孩子化险为夷。齐读。

8. 小结:故事虽然简短,但却不简单啊!

四、体会形象,激趣读背

1.因为机智冷静,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被记入《宋史•司马光传》中,现在我们一起打开《宋史司马光传》,找到了这个故事。(出示)竖版排列无句逗。

如果你拿到的是这样的正宗文言文,你还会读这个故事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书页被墨汁弄脏了(动词遮住),这下你能读吗?

指名背诵。齐背。

五、写字指导

1.这些生字是需要我们会写的。请先书空,圈画书写有困难或觉得需要提醒的字。

2.边描红边揣摩写字要点。

3.师边范写边提醒,生仿写。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对照订正。

2.指名读课文,注意声音响亮,读出词句间的停顿。

3.指生说课文大意,并概括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司马光砸缸)

二、借助注释讲故事。

1、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意的?(借助注释和插图)

2、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会读这个故事,理解了故事大意还不够,还得借助注释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3、出示讲故事要求:

(1)要有序、把故事说得有条理   

(2)语言表述需要留意,要把“庭”“足”“皆”这些文言词转化成现代汉语来讲述。

(3)可以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在适当的地方添加相关内容。(关注图中人物的表情,试着揣摩人物内心,想象人物说的话)

4、和同桌位互相讲讲故事。

5、自荐或推荐同学讲故事,也可以演一演,师生评议。
三、古今对比,探究文言学法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真是充满了童真童趣,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再读读原文吧。

齐读全文。

2、提出:同学们,你们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同桌讨论归纳自己的发现。

3.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4.师点拔学法:

像这样的文章叫文言文。虽然文言文会因为词句简洁、内涵丰富,让人读来费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好的方法读懂。常用的方法就是:第一,反复诵读原文,读准句读。第二,结合注释,尽力理解文中句子,弄懂文章大意。第三,利用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文言词语,补充理解全文。

四、运用拓展

1.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2.学以致用。用你学到的方法,自学下面一篇文言文,并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大屏幕出示: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③钟大不可负④;以锤⑤毁之,钟况然⑥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⑧己自闻之,悖⑨也!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则:但是。

④负:用背驮东西。

⑤锤(chuí):槌子或棒子。

⑥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⑦遽(jù):立刻。

⑧恶(è):害怕。

⑨悖(bèi):荒谬。

3.写一写。

把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连贯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

一儿      众        光

登        弃        持

跌                  击

大队部
党支部
教导处
教科室
人事
数学教研组
卫生
校长室
信息中心
英语教研组
语文教研组
综合教研组
总务处

扫一扫
友情链接
https://www.jyjsfz.cn/jdmxx/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 2004-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md887
主办单位:南京市江东门小学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乐山路96号()
电话:025-86523277
苏ICP备10212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