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颜色,体验涂抹,学习使用颜料的基本方法
1. 取绿色颜料涂在纸上,然后用喷壶喷湿,让颜料淌下来。观察并发现像是下雨了。
“暖和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极了,睡了一冬的小草们揉揉眼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大地一片绿色。(示范打开颜料盖,挤色加水调和)老师找到了绿色,让大地变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在画纸中间涂抹绿色——喷水)呀,是雨姑娘来了,一滴滴的小雨珠淌下来啦。
A. 观察:老师的这幅画像不像春雨绵绵的田野呢?
B. 谈话:小朋友,用小喷壶来画画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也来试试?找出一种喜欢的颜色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C. 尝试:学生刷颜色,用小喷壶喷一喷雨姑娘就来了。
D. 赏析:你的画纸上下起雨来了吗?雨下的大吗……
E. 小结:雨雾朦胧的大自然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蒙着面纱。想不想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美丽容颜呢?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用颜料和画笔来感受和表现大自然的美丽缤纷。
设计意图:学习用颜料涂颜色的基本方法,并借助小喷壶使画面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体验美术表现的创意乐趣,激发绘画学习的浓厚兴趣。
2. 揭题“走进大自然”。(出示课题)
过渡:刚才来了一位雨姑娘,把我们的画纸弄得湿漉漉的。现在雨过天晴,彩虹姑娘来了。
3. 复习巩固旧知识。(红橙黄绿青蓝紫)
从蜡笔盒里找出彩虹的颜色,并鼓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学生找出七种颜色后,在画纸上添画彩虹。
设计意图:创设邀请彩虹姑娘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复习7种基本的颜色,掌握和巩固色彩的基础知识。
过渡:天空说彩虹是她美丽的发卡,不知大海深处是否也同样的五彩缤纷?
二、欣赏海景,尝试表现,学习色彩拓印的方法
1. 宽阔无边的大海总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小朋友你能从颜料盒中找出大海的颜色吗?(学生找出蓝色颜料,挤在调色盘中,再加水调和涂画在纸上。)
大海里还有些其它的什么颜色呢?(PPT珊瑚、海草、鱼等)学生观察颜色并从颜料盒中找到它们。
(播放PPT学习拓印方法)
尝试用纸团来拓印颜色,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交流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先观察再实践,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的视觉素材。设计用纸团来拓印颜色的作业形式,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倾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降低了教学难度,凸显了本课以色彩学习的教学重点。
过渡:大海里有许多五彩斑斓的颜色,爱美的大地姑娘也不甘示弱,每个季节,她都要换上一身美丽的衣裳呢。
三、观察四季,感受变化,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
1. 播放PPT,欣赏四季不同的色彩。
2. 小游戏:找出与四季相对应的颜色。(春、夏、秋、冬与红、黄、绿、蓝)
3. 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季颜色,并巩固涂色练习。
4. PPT四季近景:
春——花朵——说颜色——找出颜色
夏——干裂地面、荷花——说颜色——找出颜色
秋——秋叶、小麦——说颜色——找出颜色
冬——雪景、枯叶——说颜色——找出颜色
5. 学习色彩叠加变化的小技巧:
(播放PPT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小朋友,我的本领可大了!先涂一种颜色,然后在上面再加一种颜色,就会变成新的颜色。不信你来试一试。”请1—2个学生示范两种颜色的叠加,观察色彩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大体到细节观察大自然的四季色彩,学会观察的方法。学习用油画棒做色彩叠加,观察新颜色的产生。了解不同绘画材料进行色彩练习时产生的不同效果。
6.(PPT欣赏)学习大师画中的色彩叠加小技巧。
过渡:一起来试试色彩叠加的方法,给我们的四季图添上丰富的颜色。
7.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小技巧,把四季图添加上丰富的颜色。
8. 作品赏析: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
四、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的色彩变化
1. 大自然清晨、晚霞的对比赏析。
“多彩的大自然真像一个爱美姑娘。她一会儿披上了清新素雅的衣服,一会儿摇身一变又换上了光彩艳丽的服装。画家大师们也发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并把她画到了图画中。”
2. 欣赏《日出印象》、《干草垛》、《黄昏》等画面中不同地点不同光线色彩的变化。
3. 比较《大教堂》阴晴的光线色彩变化(同一地点)。
4. 学生作品中也画出了大自然阴天和晴天的变化。
“小朋友也发现大自然是有小小脾气的,有时不高兴会挂上一张阴沉沉的脸,有时又变得心情愉悦。”
设计意图:采用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比较在不同光线下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从不同地点至同一地点的,逐渐深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些色彩知识的介绍只是点到为止,不做深入地分析,只需给学生以审美的提升。
五、结语
晨曦也好,雨雾也罢,总有它们动人的方式。今天,我们一块儿感受和描绘了多彩的大自然。小实验:闭上眼睛,一片漆黑。启发学生发现一个问题: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有了光的缘故,是光线让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缤纷之窗。推开窗户,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美妙而神奇的知识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节课的学习吧!
设计意图:小小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光的重要作用,有了光,大自然才会变得五彩缤纷。也许小实验并没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原理,但足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可以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思考、善于动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