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发布人:李倩颖  发布时间:2021/06/18 13:48:15

(一)德育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要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价值观等等,同时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的使用能力和欣赏水平,还应该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诚实守信的道德思想。而对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小学语文的新版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典型,具备一定的人文内涵。小学的语文教师能够借助语文课本中优秀的德育素材,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适度地渗透德育。因此,通过语文这门学科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二)德育对于小学学生的重要性

现在的小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十分特殊的,如今的社会更是复杂多变的。学生们接触的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迷乱。同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步迈向小康,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然而,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学生在物质世界丰富的同时却也伴随着精神世界的冷漠。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会对周围感到畏惧和好奇,在理解某些问题时的思考会导致过于简单和片面。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处于蒙昧阶段的小学生的德育对其性格、习惯、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以后的人生和将来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德育必须渗透于教育的各个学科之中。失去来源于家庭和学校的德育的学生们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最终沉沦难以自拔,而学生们在学校的时间往往比在家庭更久,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德育是小学生品格、道德和灵魂的塑造的关键,娇嫩的花骨朵需要在教师的悉心照拂下才能健康开放。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开始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并不断促进德育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去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引导和启发。然而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德育的发展,使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效果大大削弱。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学校的普通德育活动是完全不同的。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和部分语文教师对德育存在片面的看法,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教师的工作,致使很多语文教师很难把握好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的度,可能会把语文课当成思想教育课来上,或者在语文课堂上忽略德育渗透。这便导致既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又不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水平,同时也浪费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特征,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语文教学和德育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仔细对比一下语文课程和德育课程便可发现其中的秘密。德育的课程一般是通过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案例等等讲解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去学习和了解其中的道理,或者直接传授给学生们简单易懂的直白道理,这样的方式具体而又明确、直接而又易于理解。相对于德育课程显性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的德育则显得更为隐性。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更是将人文主题作为语文教育双线中的一条,可见德育内容往往蕴藏于语言和文字之中,需要学生去探索和发掘。

语文课程的德育较为麻烦,不似德育课程那样通俗易懂。德育内容散落在语文教科书之中,这便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区别于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但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该注意把控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度”,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注意不要脱离语文的言语本体而去讲思想品德,应该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去引导学生感受、体味课文的人文性,让德育在无形之中熏陶学生。否则便无益于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将德育变成了乏味的说道、道理的灌输,也会削弱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的独特作用。

其次,虽然比之中学,小学的升学压力没有那么巨大,但是小学语文教育仍然存在些许的功利化,这可能是教育体系中所有需要应试科目难以避免的问题。为了学校的升学率、教师的业绩,本该担负起德育重担的重要科目——语文课,却是重智育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好在新课改之后提倡的素质教育以及小学语文新版教材出现后着重提出的人文主线使得德育又重新活泛了起来。而语文要素与人文主线的双线并进也使得我们对语文教学、对孩子们爱上语文,充满了信心。

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还存在形式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可能会违背德育的客观规律,而追求德育的表面形式。理论上,我们都知道,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和想法,不应该给学生灌输所谓的正确的道理,而应该启迪学生,让他们自主感受、回味,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赋予他们发言权,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爱国主义,集体意识,奉献精神等等,这些主流的价值观是崇高的,应该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教育的目标是育人,关心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三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通过前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明确地认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其目前在实施过程中的错误倾向,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策略才是本篇论文研究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应注重实效性,所以为了避免纸上谈兵,笔者通过研究前人的实施策略、分析教材中课文的相关教案,结合自身浅薄的实习及工作经历,探索和研究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及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并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德育渗透的有关特点,制定了相对应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首先是,关注语文课堂,联系实际生活,结合课外活动。就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而言,学生的语文学习刚刚起步,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一个起始阶段。相比较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性、复杂性,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其实十分适合用来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应该关注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本身,在语文课堂的基础上来展开相关的教学工作,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结合学生们喜欢的课外活动,来进行语文知识与德育内容的双重方面渗透。

比如,在教学新版语文教材二下《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除了基础的识字、写字以外,在针对课文理解开展教学的同时,请同学们找一找:“雷锋”做了哪些好事?帮助学生理解“雷锋”的人物形象,感受“雷锋”精神,从而延伸至:“雷锋精神”并不只是“雷锋”一个人的精神,而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的精神。在完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联系实际生活,带领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并请同学起来讲述自己的行动和认识,分享“你”做了哪些符合“雷锋精神”的事情?从而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将“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做一个学习“雷锋精神”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又比如,在教学《神州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仅仅是囿于课本的生字词的学习。向学生描绘我国河山的美好版图,感受一个缓缓崛起的大国的风情,让学生认识到大陆与台湾两岸人民的深厚情谊与历史羁绊,台湾岛与大陆乃是不可分割的一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立足于教材来帮助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对学生十分有益的德育渗透策略。

另一方面,小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结合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情景剧表演、课外郊游等等活动。将语文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演一演,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幸福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人文主题;教学进行到《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雷雨》时,恰恰是春色怡人的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感受大自然,并且把在课文中学习到的认路方法在现实中运用起来;教学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时,可以举行朗诵比赛等等。以上出现的都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比较常见的方法。

(二)注重人物形象分析,树立品德榜样

新版小学语文教材里选取了很多语言优美质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和把握课文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内心和灵魂,从而使学生学习榜样,让榜样的人物品德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授《司马光》这一课时,除了关注这是一篇小古文,重点放在理解词句上之外,也应该关注幼年司马光身上的闪光点,对比于其他的小朋友,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和他后来撰写《资治通鉴》是否存在一定联系?对于其中的探究不必深入,通过资料的搜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司马光其人,去靠近、学习这些难得的品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收获语文知识,还可以加深自己对于文章主题和主旨的理解,在学习课文中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当然,课文中也有一些愚昧的、负面的人物形象,比如《我要的是葫芦》里的种葫芦人等,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学生往积极的方向引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从而达成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三)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如今数字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设备在小学课堂已经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使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语文教学,通过文字、语言、图像、音乐等媒介,帮助学生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增强学生和课堂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想象力。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直接接触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课文文本,从而用心感受文章中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三上的《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教师可以以这篇课文为基点,联系事件发生的背景,结合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常识了解,让学生们对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种种恶行进行联想,帮助学生们创设一个情景,带领他们回到那个艰苦的时代,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悲伤难过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德育对小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一直以来都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德”放在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就目前的小学学校情况来说,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让人难以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一切教育目的都是以人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时,也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感,从而真正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坚信,在学校和教师的集体努力下,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一定可以得到较大改善,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教育定会迎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大时代。

大队部
党支部
教导处
教科室
人事
数学教研组
卫生
校长室
信息中心
英语教研组
语文教研组
综合教研组
总务处

扫一扫
友情链接
https://www.jyjsfz.cn/jdmxx/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 2004-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md887
主办单位:南京市江东门小学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乐山路96号()
电话:025-86523277
苏ICP备10212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