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建邺区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现场会在陶行知小学召开。建邺区正区级领导高农生、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生、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等省、市、区领导与会,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天教授、南京晓庄学院党委副书记华春教授、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陆静等专家莅临指导。参加活动的还有区教育局科室负责人、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分管教学校长以及学生家长代表。
当天,来宾们自由进入班级,观摩课堂教学,深入了解各项校本化课程的实施情况,接下来在观看学校介绍视频之后,围绕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精彩汇报在建邺区教育局易善平局长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彭小虎校长作主报告,以“源于生命、归于生活、成于习惯”为主题,围绕课程的起点、价值体系、内容结构、实施方式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阐述了陶行知小学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建设中所做的思考与实践。接着,陶小教师团队围绕“学习力”与“生活力”两大类课程向来宾们汇报了课程开发的过程及实施成果。课程开发的过程强烈地显示出陶小教师团队严谨专业的研究态度、科学开放的开发思路、专注投入的钻研精神。青年老师们饱含深情地汇报他们成长的故事,更让来宾们感受到了创建性地开发课程的不易,看到了陶行知小学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所做的努力:关注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交流、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发展提供平台,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生活共同体与专业共同体,让教师得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随后,马斌处长、张生副局长、陆静副主任、华春书记和李洪天教授等领导专家分别作反馈与指导。专家们指出:在课程改革方面,陶行知小学将“关注儿童全面个性化成长”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源于生命、归于生活、成于习惯”三个维度解读了对关注儿童的理解,并且进行了具体的行为表达与落实。同时,陶行知小学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重构校本课程,建立了学习力课程和生活力课程,体现出生本的、师本的、校本的课程共生,学校、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融合,这样具有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和融通性的课程改革实践,值得进一步推进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