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技术赋能课堂观察,数据助力精准教研 ——江苏省叶旭山网络名师工作室交流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
为了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领域内的应用,落实精准教研的理念,进一步推进智能研修平台在教学研究工作中的常态使用,2024年1月9日下午,江苏省叶旭山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主题为“循证:技术赋能课堂观察,数据助力精准教研”的交流展示活动,老师们以八年级《一次函数》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为抓手,通过课堂观摩和微型讲座还原了运用智能研修平台备课、磨课、评课、研课的过程,打造了一个实证研究的教学案例。
南京市数学学科教研员王红兵,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江苏省叶旭山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叶旭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副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黄玉华,建邺区数学学科研训员、市学科带头人金敏,建邺区信息技术学科研训员华永兰以及江苏省叶旭山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建邺区八年级数学教师和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全程通过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进行直播。
课堂展示环节
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陈亚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八年级《一次函数》复习课。陈亚老师从开放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了本章的知识网络。紧接着,带领学生从图形运动变换的视角重点探究了一次函数图像经历平移、翻折和旋转运动后的图像和函数表达式,从形的特征和式的结构以及从特殊到一般两个方面层层递进,既有数形结合的方法,也渗透了代数推理的思想。教学设计令人眼前一亮,整节课结构清晰、过度自然,师生互动频繁、氛围融洽,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实现了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进阶。
微讲座环节
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马燕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改进》的微讲座。讲座主要从平台功能及使用情况概述以及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与改进两个方面开展,重点汇报了运用智能研修平台的技术支持对《一次函数》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的多次修改的教研过程。在本次磨课过程中,智能研修平台采集分析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学行为数据、自动生成可视化的课堂教学分析报告、教学问题的精准诊断和干预等功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为陈亚老师的教学设计调整提供决策支持,体现了平台数据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特征。马燕老师也提到了骨干教师同课异构的教研策略,强调团队教研和智能平台运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建邺区数学研训员金敏老师就区域学习和使用智能研修平台开展教研工作的情况,做了名为《技术赋能教研 循证助力成长》的报告。金敏老师的发言从如何听评课、如何结合实例看待数据、如何使用数据进行反思这三个方面展开。特别的,金敏通过钻研从专业的角度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教学行为分布图、课堂参与度曲线、S—T图等是如何收集数据、编码建模形成可视化的教学行为分析报告,令老师们对数据的来源和形成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领导总结
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副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黄玉华对陈亚老师的课给予高度的评价,建议全体数学教师运用智能研究平台尝试改进教学行为、加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鼓励怡康街数学教研组继续保持团队作战的优良作风,再创佳绩。
南京市数学学科教研员王红兵对于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强调只有优质的课才有优质的活动。他从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和引发的危机中引发教师理解,数学老师应由最初的经验主导型的传统教师转变为有技术支持的、有精准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师,并希望我们更好的参与到全区智能研修平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在人工智能时代积极应变、求变,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数学教师。
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江苏省叶旭山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叶旭山对怡康街分校数学组为本次活动所做出的努力提出表扬,表达了在区域范围内推广智能研修平台提升教研质量的决心,鼓励工作室成员大胆拥抱智能技术、积极提升专业水平。
也许,智能平台数据是理性而略显冰冷的,而来自同组教师的互帮互助、专家团队的无私指导却是有热情而有温度的。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让我们以饱满的学习热情迎接新的挑战!